.jpg)
中国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以应对通胀 风险 《21世纪》:近期 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通胀预期也在不断攀升。
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通胀风险? 赖 长庚: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就中国而言,目前通胀看起来有些上涨,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但是目前不能当作一个完整的判断。
从国外来看, 我觉得国外的通胀可能会 发生,因为 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疫苗注射率较高,可能通胀会出现 反扑的现象。
此外,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次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给美国人发放消费券以拉动消费,因此通胀反扑的现象可能会比较强一些。
我们下半年可能比较担心美国跟英国这几个国家的通胀情况。
《21世纪》:一旦全球发生了通胀,尤其是美英两国发生的话,中国应该如何去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 赖长庚:我觉得中国受到的影响会比较低一点,因为中国很早就采取了比较中性甚至趋紧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有可操作空间,可以去吸收一些刚开始的通胀压力,不需要迅速地做出反应。
甚至如果说通胀不发生、经济发生反转,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向下调的空间。
总体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大概是最适中的。
核心观点: 理解美债收益率 回落及其背后的原因对于理解当前海外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表现非常关键。
美债收益率的快速回落或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美元 流动性环境的宽松,二是供需矛盾的缓解。
一方面,5月中下旬美国股债同涨反映美元流动性环境转向宽松。
短期货币政策预期相对平稳是美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因素,但逆回购规模创新高表明宽松的流动性并不是来自于美联储对流动性的额外投放。
美元流动性突然大增的原因之一美国财政部TGA账户存款的释放。
另一方面,海外美元流动性同样较为充裕,5月下旬以来我国股债市场外资流入均加速。
全球疫情降温,供给或有恢复,供需矛盾或有缓和,宏观局面由商品“价升量缩”转变为“ 量价齐升”,意味着实际增速更快回升、实体部门更为具备加杠杆的条件。
“量价齐升”所推动的海外信用扩张加速可能也是流动性改善的原因之一。
全球美元信用扩张所带来的全球美元供给上升,最终回流美国、购买美债,从而压低美债收益率。
综上所述,当前美债收益率的下行既受到了美联储政策取向、财政政策操作的 边际影响,也受到疫情改善背景下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周期向上的推动。
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拐点、财政部TGA账户存款下降告一段落可能给宽松的美元流动性环境带来边际冲击,但全球金融周期向上、私人部门维持美元信用扩张仍然可能成为中期推动美元流动性宽松的因素。
以下为正文内容: 美债收益率回落的原因与宏观含义 美债收益率超预期回落至1.5%以下。
近期在美国CPI同比冲高至5%的情况下,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从此前接近1.7%的高位快速回落至6月10日的1.45%,6月11日小幅反弹至1.47%,仍处于较低位置。
由于美国经济向好、通胀走高,并且未来美联储可能考虑边际收紧货币政策,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因素似乎指向美国 名义利率应仍然向上,近期美债收益率的快速回落超出预期。
通胀预期与 实际利率均对美国名义利率的回落有贡献。
通过拆解可见,5月19日以来,10Y美债收益率回落21BP,其中16BP可以由通胀预期的回落解释,另外5BP可以用实际利率下降来解释,通胀预期与实际利率均对美国名义利率的回落有贡献,但通胀预期的影响更大。